期末考試的成績出爐, 與桂歡料想得差不多,總成績班級第二,年級第三。
她主要失分在了語文上, 理科是她的強項, 多年沒接觸文言文, 再加上她想寫議論文的時候,素材總會飄到一些還沒發生的事情上, 所以作文寫得不夠順暢, 丟了不少分。
大多數人的記憶都會圍繞著近兩年發生的事情, 桂歡也不例外, 對於十多歲時背過的素材, 早就忘得一幹二淨。
第一名則是學習委員呂光輝,他拿到成績的時候也恍惚了片刻, 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我,我第一次拿第一名!”
他抬頭去尋找桂歡的影子, 桂歡沒在座位上, 她正在教廖斂修改錯題。
廖斂同學屬於正常發揮, 中遊偏下, 語文差點沒及格。
廖斂皺著眉頭,指著卷紙道:“這道題出的就有問題。”
題幹是歸納總結段落中心思想,問作者究竟想表達了什麽。
廖斂的答案可謂是意料之內,情理之中。
他幹淨利索地把這段文章在空白處重寫抄寫了一遍, 還很嚴謹地用上了引號,最後標注一句話:這段文字就是他想表達的。
答題的空白不夠,廖斂隻能縮小了字體, 段落末尾處的字如芝麻般大小,批改老師不戴眼鏡的話, 估計很難看清楚。
桂歡心想:還好,廖斂沒有寫什麽“他已經死了,我怎麽知道?”這種能讓老師記一輩子的慘烈回答。
但能看出來,批卷老師對他的答案很不買賬,一條大紅叉,連個卷麵書寫分都沒給。
廖斂:“他寫的這一段,不就是他想表達的嗎?他要是不想,寫出來幹什麽?”
桂歡:“……有的時候不能光看表麵,你要挖掘他真正想寫的東西,在隱喻,又或者想借此說明什麽。”
廖斂對此表示無法理解,皺著眉頭道:“他直接寫出來不就好了嗎?做什麽讓人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