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啟既下定了決心, 胸口沉悶兩日一掃而空,等不及叫人連夜快馬出城送信。他自幼就是個如火脾氣,被衛申強壓著修身養性, 如今才磨成“三思後行, 百折不回”的性子。想好去做,做便要做成。此刻他心裏如揣著團火, 急著將此事說給衛姌聽,轉念一想,又覺得再等上幾日,等事情做成了再去討個好。
隨後又接連忙碌幾日, 羅弘將郗信帶至荊州,桓啟將建康來的那幾個士族出身放了出來,半押半送到城外,路上還含幾人說笑幾句。但來使與郗信幾個卻言行拘束。到了城外郊野,幾人被桓啟關了幾日,早嚇破了膽子,見周圍沒人, 隻當是要丟了性命, 嚇得險些就要跪地求饒。
這時桓啟卻讓人將書信遞了過去,笑道:“知道你們是聽命行事,身不由己, 回去複命隻需將書信呈於陛下。”
幾人唯唯應諾,騎上馬趕緊離去,馬蹄飛奔揚起的塵土如一條長龍。
親兵中有人大膽問:“主公縱虎歸山, 不怕他們回去想法子報複”
桓啟笑道:“什麽虎, 土雞瓦狗而已。”
桓家這次內亂一回已殺了不少人, 不久前又剛用過兵, 與朝廷的關係極為微妙,桓啟放走這些人,是給司馬邳留了些臉麵。
一行人回城,桓啟剛到府門前,就被羅弘的隨從請了去。
那隨從笑著恭敬道:“我家郎君讓我來候著,說桓將軍就回來了,晚上這一場定要你出席才行。”
桓啟與羅弘年少結交的朋友,交情深厚,況且這次羅弘遠道而來,也全是應他所邀。桓啟衣服也沒換,讓隨從帶路。
原來羅弘來了沒兩日就和荊州城內的桓氏和幾家士族子弟混熟了。他本就是愛風流熱鬧的性子,前些日子刺史府內為南康長公主設靈堂,雖對外稱長公主之死說成病故,並不張揚,但荊州城裏的誰不知道刺史府裏鬧了一回,除了知情人,外麵傳的更是誇張,說死的人能將護城河填滿,就是桓啟桓熙的世子之爭,閑話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