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枚信箋》裏,吳慶春扮演的袁建中是沈遙的搭檔,經驗比沈遙更為豐富,沈遙歸國後,製藥的實驗室以沈遙為主導,袁建中則從旁輔助。
計劃進行到一半,沈遙和袁建中發生了巨大的分歧。
他們研製的新藥物,是建立在國外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雖說國外醫藥公司已經推出了新藥,但沈遙認為,他們不應當延續國外已有的研究,而應該開辟一條前人未走過的新路。
袁建中則認為,前期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盤推翻的話,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何況新方法也未必能成功。
這場戲孫有明沒有幹涉,任由顧熠和吳慶春自由發揮。
等孫有明喊了開始,方才還討論得熱烈的兩人立刻換了一副神色———
孫有明瞳孔微微張大,饒有興致地盯著此刻顧熠和吳慶春此刻的互動。
現場的氣氛並不是劍拔弩張。
劇本裏隻有「巨大分歧、激烈衝突」這樣的提示,但具體場景還得看演員自身的發揮。
孫有明盯了一會,忽然明白了兩人這樣演繹的巧妙之處。
沈遙和袁建中展開了一段辯論,兩人互不相讓,誰也沒有說服誰。
但這兩人矛盾的方式是———暫時不搭理對方,轉身去寫一段縝密的理論讓對方信服自己的研究,哪怕仍然不能說服,依舊要絞盡腦汁找到對方理論上的漏洞。
沒有激烈的爭吵,可沈遙和袁建中兩個角色的執拗專注卻因此躍然紙上。
最終,袁建中退讓了一步,他允許沈遙做新的嚐試,可一旦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沈遙必須及時止損。
吳慶春對這一段的演繹是這樣的———
他嘴上依舊沒有對沈遙服氣的意思,可在沈遙做實驗的時候,他靜悄悄站到沈遙旁邊,一邊遞上器具,一邊心疼地嘟囔:“這麽貴的材料,你省著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