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熠自然也有學化學的粉絲,具體怎麽去表述這篇論文的厲害之處,隻需要搜索期刊名稱就足夠了。
“其實壓根不需要我科普,顧老師牛逼這事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粉絲們轉念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一般偶像能考省第二嗎?能進京大嗎?
顧熠在娛樂圈的實績越累越高,不代表他的學霸本質會消失。
“一邊在暑期檔賺夠20億票房,一邊還能發《Angew》,啊,顧老師,來給我寫論文吧?”
“寫論文+1。”
“本考公黨表示,顧老師已經很久沒講公考題了,不如重開一期直播吧,之前的視頻我都聽膩了。”
“發專也行,忽然發現顧老師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隻是他這個大師不是娛樂圈標準的大師。”
顧熠從來沒有想過去營銷自己的分享會,分享會上大多是他的師長,是他的同學,屬於顧熠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自己積攢人氣、打造人設的工具。
正如Crown從不營銷彼此之間的友情。
在娛樂圈裏,友情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不是營銷就會有的東西。
可這條消息不僅上了熱搜,還因為幾位網友聲稱參考論文後改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而進一步爆了。
當然,也有自稱學界人士的網友對顧熠的研究不屑一顧,說顧熠是在嘩眾取寵。
“不嘩眾取寵的人麻煩上個《JACS》和《Nature》看看,《Angew》都是嘩眾取寵了,那票房10億撲街好像也可以接受了。”
“雖然但是,《偶像之死》票房已經20億了。”
多數粉絲雖然不明白顧熠在學術上的成本,可看著其他人吹顧熠,他們也會產生與有榮焉的感覺。
至於說顧熠嘩眾取寵的……這樣的嘩眾取寵完全可以多來一百次,粉絲看著很爽。
“既希望顧老師在化學上做出成績,又希望他票房大爆拿遍大獎,還想看Crown火爆全球,我是不是太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