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風暴》來勢洶洶,但《偶像之死》照樣拿到了21%的排片。
客觀來說,電影的成本雖然不高,投資方卻涵蓋了業內幾大電影公司,在排片上自然一路大開綠燈。
從某種程度上說,《偶像之死》同樣是暑期檔的探路石,如果影迷們的觀影熱情能夠打開,對後續所有電影都有好處。
《機動風暴》則拿到了近30%的排片,雖然近幾年好萊塢大片越來越不吃香,也未必打得過國產片,但《機動風暴》投資超1億美金,這種特效大片的票房通常不會太差,這個排片數倒也並不出格。
《機動風暴》和《偶像之死》雖然在同一天上映,但各自的受眾並不相同,不像和《星際覺醒》同一檔期的《鱷魚島》,《鱷魚島》在國內沒有取得理想的票房,和《星際覺醒》息息相關。
……
“看哪部呢?”
“《機動風暴》吧,咱們和好萊塢同期上映,我總覺得《偶像之死》這個題材很爛片。”
“+1,隻想同時蹲一個《機動風暴》和《偶像之死》的反饋,好看我就去。”
《機動風暴》成本高,電影對華國市場也相當重視,上映之初,導演和三位主演便開始了在華國的路演,邀請了大大小小的明星參加,還邀請於原演唱了電影的主題曲。
值得一提的是,《機動風暴》在國內的宣傳詞是「好萊塢版《星際覺醒》」。
國內影迷們:“……”
他們萬萬沒想到,居然會有這一天。
不得不說,《機動風暴》的低姿態很吸引人,就連顧熠也有見識一下「好萊塢版《星際覺醒》」的衝動。
但他看《機動風暴》屬於投敵,除非《機動風暴》的主演先來看《偶像之死》。
結果……對方劇組真有這麽宣傳的打算。
《機動風暴》並不打算和《偶像之死》鬥得你死我活,雙方題材不同,受眾不同,目標卻很一致———從觀眾手中掙到足夠多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