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映的三部電影裏,《星際覺醒》和《鱷魚島》的排片打平,各自占據了30%的排片,《飛魚》的排片則在10%,展現了暑期檔的殘酷———上周的幾部新片票房隻是一般,排片立刻急劇下滑。
首映禮後,主創們便馬不停蹄進行路演。
目前在影評人們給出的評價裏,《星際覺醒》的質量略勝於《鱷魚島》。
“《鱷魚島》畫麵驚險刺激,但對怪獸的塑造仍是好萊塢的經典套路,缺少驚喜點。”
“一部流水線怪獸電影,視覺刺激100%,對情感的挖掘略有不足。”
一年之中上映的科幻片很少,《太空漫步》上映後,業內也嚐試過新的探索,但這些電影無一例外失敗了,反而讓觀眾們對於科幻這一題材更不信賴。
《星際覺醒》不被看好,固然有許雋前一部影片失利的因素在,也受電影是科幻題材的影響。
然而,《星際覺醒》正式上映後,上座率卻比各大院線的預測要更……高。
院線方麵暫時還沒反應過來,觀眾們的實時評價卻道明了理由———
“原本沒打算去看《星際覺醒》的,畢竟之前被創的次數太多了,但一看到主演是顧熠,我就在這周三部電影裏選了《星際覺醒》,非顧熠粉,隻是覺得他挑的片子質量都不錯。”
“+1,《一枚信箋》和《殺機》都看了,去看《星際覺醒》順理成章。”
“看預告片就知道這片子不會差的,衝就完事了。”
正如大量路人歌迷構成了Crown三專四專龐大的銷量,顧熠前三部電影的積累終於在《星際覺醒》這裏有了正向反饋。
觀眾們漸漸把顧熠和不拍爛片掛鉤了。
何況許雋的前一部作品隻被認為票房差而已,在口碑上卻算不上爛片。
演員之所以會有扛票房和不扛票房的區分,是因為在觀眾心裏,一些演員拍戲是有底線的,哪怕電影的質量不是最頂尖,卻絕對不會是最差的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