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京城小報來客約定的時間, 是第二天早上。
傅文鈺對此非常重視,第二天一早就出發了,然後他和略有些緊張的張掌櫃在開元書坊等待了近一刻鍾,對方便在一位楊姓書生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來客姓宮, 是一個留著短須的三十歲左右男子, 或許是這位宮文斌宮書生自幼在京城長大的關係,看起來有些倨傲, 但好在語氣還是平和的。
“宮某聽聞柳州小報在短短的一年間, 賣出去的份數便往上翻了三翻,實在是好奇得很,所以便來見識一下。“
“肖賢弟說, 這都是傅先生你的功勞?”
“不敢當,”傅文鈺謙虛了一下, “我也就是寫了幾篇話本罷了,柳州小報能有現在的成就,該歸功於楊先生及肖先生等人。”
事實上他也覺得,自己隻是出了一個主意而已,功勞有,但沒有很大。柳州小報現在能發展到這麽大, 不但柳州及下轄十二縣有賣,臨近的江州、安州等地也有賣, 其他過路的商人也會買一些回去,更多的是他們本身的能力。
尤其是中途能夠果斷‘改版’, 加量不加價, 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傅文鈺沒想到他的謙虛竟然被人看低了。
那位陪同進來的, 同樣來自柳州小報,原本臉色有些臭的楊書生忽地放緩了語氣道:“不錯, 你還算識趣。柳州小報是我等的心血,能有今日之功亦花費了我們不小的精力,我等自是居功甚偉,不容辯駁。”
傅文鈺:“……?”
啊,這人說話怎麽怪怪的……
但沒想到後麵還有更怪的,這位四十餘歲的楊書生居然在這樣的場合,以一副長輩的口吻開始了長篇大論,“你的話本雖然不錯,但用詞古怪,無典無故,也就隻有那些識字不多的人才會喜歡。須知話本如文章,當講究用典、寓意深刻,讓人一讀便有震耳欲聾之感,如此才是一篇好文章、好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