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緊盯著天子腰間玉帶,語氣平平:“是。”
英國公蕭治是她的大伯父,她父親為了娶她的母親幾乎和家中鬧翻,成親之後他便討了個外放的職位,帶著妻子一同赴任,隻有考評年才會回京。
蕭沁瓷幼時對英國公府的記憶就像門口的那兩隻石獅子一樣森嚴冷酷,朱紅的大門是一隻吞吃人的巨獸的嘴。她那時還不會察言觀色,但也覺得府中人看她們母女的目光並非是令人親近的和善。
他們都不喜歡英國公府,時間一到便立即收拾行囊回青州,片刻也不想多待。後來母親染病不幸亡故,父親鬱鬱寡歡,沒兩年也跟著去了,蕭沁瓷那時才七歲,已成了寄人籬下的孤女。
英國公不是和善人,國公夫人也不是綿軟的性子,待幼弟遺孤也算用心,用度皆是比照嫡女,沒有虧待分毫,當然也是一般嚴厲。
蕭沁瓷幼時憊懶,不愛讀書,有許多女兒家嬌氣的壞習慣,都被硬生生掰過來了。十歲那年蕭家遭逢大變,英國公自知無力回天,凡蕭家子女都難逃一劫,隻有三房的蕭滇因為攀上了宮裏的貴人免於流放。英國公或許從此事中得到啟發,給蘇家送信,又許以財帛,將蕭沁瓷送了出去。
那些過往那樣動**不安,可她仍舊記得英國公同自己講“糧,萬民之本也”,記得堂姐做的桂花藕粉糕,還有堂兄送來的琉璃花燈。
都湮沒成了灰燼。
“英國公待你好麽?”皇帝問。他知曉蕭沁瓷的身世和曲折的童年,沒有問她的生身父母,轉而問了後來代為教養她的英國公。
蕭家舊事過去九年,因著當初牽扯進的是謀逆大案,落井下石的人不少,至今朝野內外也沒什麽人提及,對蕭沁瓷這個遺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歸是個弱女子,又做了女冠,掀不起風浪來。
皇帝對蕭家的事十分熟悉,因為他就是在謀逆案後被起複,接任英國公的位置。平宗不再信任自己的兒子,轉而開始扶植宗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