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韶聲心細,但真正到了籌糧時,還是出了些岔子。
因運糧者可免除種利,且能按捐糧運糧數量,抵扣今年的糧稅徭役,多捐者,多運者,甚至還有銀錢獎勵。
更加之,元應時治下,官府清明,與常人立契後,無有不踐。百姓對此次的糧政,自然積極響應。
確實按照元寶所預計的,籌糧時間綽綽有餘。
不過三日光景,便籌到了澄陽該供的所有糧草。甚至還有多餘。
岔子正由此而生。
糧運得太多,運糧之人還在源源不斷地往澄陽來。但此時大軍未至,糧倉實在堆放不下。
韶聲其實提前想到了這一節。
自她從縣令處得知了糧倉的情況,便有此擔憂,專門在縣衙及館驛空出幾排房子,用來儲存多餘的糧草。
卻沒預料到這些竟然遠遠不夠!
甚至鬧出了擔夫推著糧車堵在街上,排隊登記入倉,但好幾個時辰都過不去的笑話。
縣令焦頭爛額,急停了募糧的征召,登記到當日城門關閉為止。
又循著韶聲的法子,擴了好些倉庫,但始終不夠。
再這樣下去,城中街道,都要被這擁堵的亂象攪成一鍋粥。
韶聲著急,便徑直闖入元寶的軍帳中,問:“我記得澄陽要征的糧最多?不僅要出糧,還要出擔夫,負責一路往南的補給?”
元寶正與幾名屬下對著牆上的輿圖,圈圈畫畫,商議兵力的分配。
他們皆知韶聲的身份,也知她是吳將軍廢了大力氣,專向元將軍求來的。
見她掀簾而入,都十分客氣地暫停了討論。
元寶停下手中動作,向她抱拳行禮:“啊,是。正巧我們的討論,也與此事相關。待定好人員部署,下一步便該分配糧草了。”
韶聲:“我有個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元寶:“願聞其詳。”
韶聲:“我想帶一部分擔夫走,讓他們帶走多餘的糧草。一些跟著你去布軍,負擔日常的消耗;另一部分跟我往南,填餘下城池的不足,提前送到臨昌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