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昭手鑄金人成功, 毫無懸念。三日後,冊封皇後的詔命便從禁庭而出,昭告天下。與此同時, 洛陽大行台的人選也初步敲定。
洛陽大行台不同於崔諒之禍時的行台,也與曆史上曹魏的洛陽行台、蘇峻之亂時溫嶠建立的中央臨時行台大有不同。相比之下, 這次建立的行台更類似於陪都、或是中央派駐的行政分支機構。
陸昭的錄尚書事改為錄行台尚書事, 牧司州,假節鉞,其名下陽翟縣主府不變, 皇後名下的女官架構亦跟隨行台出行。除了彭耽書仍任廷尉留在長安外,龐滿兒、韋如璋加封女侍中隨侍, 另並女史八名,及數百名低位女官。
陸遺從原來的陽翟縣主府長史轉為洛陽令, 秩兩千石,持節。吳玥由護軍將軍轉任鎮東將軍, 督除洛陽、金墉城以外司州軍事。陸遺與吳玥並受陸昭直接管轄。江恒任治書侍禦史,兼任都官部尚書。此外, 衛漸的度支尚書也移至行台。
如此布置, 意味著洛陽大行台的核心,不再是皇帝,而是作為司州行政軍事上最高的權力機關。此時, 身在洛陽的王襄也尚書表態,願率兵親迎皇後臨台。
王襄自拿下陽翟後,同時拘捕了陳留王氏子弟王安, 命人押送長安。因有命在身, 原本要入朝述職的王襄需要先在司州停留一段時間,配合陸遺、江恒等人進行交接, 隨後再入京師。
“天地權輿,民生攸始。數十萬百姓啊。”元澈放下王襄的奏疏,不由得慨歎著。
豫州的數十萬斛糧草用以救濟司州災民,但這些災民未來的路仍需要籌謀規劃。地方許多任官都還保留著難民聚嘯成患,需高壓施政的手法,但其實這些百姓的生死卻是天下生機之所在。
戰爭消耗的是人口,國家的基石也是人口,過度的盤剝和過度的放縱,都會使局勢糜爛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