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門閥之上

第340章 刺史

字體:16+-

國喪後的初一, 太子元澈正式繼位,改年號為康淳,天下大赦。除謀反罪外, 其餘罪囚刑罰多有減免,與此同時, 禁錮者也可再度授官。大朝時, 劉炳宣讀皇帝遺詔,新三公司徒吳淼、司空王嶠、太尉元丕既定。上三公除了吳淼任太保,薑紹任太傅外, 又額外加封元丕為太師,抬高宗室地位。

在第一批追贈的官員中, 陸振排序第一,追贈太傅, 封丹陽郡公世襲,諡號文靖。顧氏則封富春縣君, 夫婦二人一切喪儀可從諸侯王與諸侯王妃。

其次被追封的是前丞相賀禕。賀禕輔佐先帝,本身也沒有親自參與當年宮變。借此機會來強調一下擁立新君的重要性, 也是給未來的台閣打一個樣子。最後薛琬則被象征性地追封尚書令,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微弱的信號,可以被解讀皇室對薛家仍是厭惡的,但也可以解讀成薛琬不會為皇帝之死背鍋。

正當眾人為此咂摸時, 牽動內外政治格局變化的第一道政令發出。作為新帝登基前唯一一名法理上的妻子,這份冊封並沒有落在後宮。曾任中書令、殿前尚書的陸昭再一次站在執政前台,出任雍州刺史、加錄尚書事。

曆朝國都所在州刺史加錄尚書事, 算是權臣的標配。譬如王導、桓溫都曾任揚州刺史加錄尚書事, 前者是一朝元輔,後者是當世權臣。當然, 這個搭配通常也要與軍權相呼應,對應王導的是出任方鎮的王敦、王舒、王彬,而桓溫本人就是當時最粗的拳頭。

這樣一份震撼朝堂的任命並非僅僅是腦門一拍的決定。作為最高權力的中心,頒發一道政令既需要當前大環境的定調,又需要有追溯前朝故事的經典援引,還需要考慮事後的輿論和評鑒。因此在下發這一道政令前,早已有極為深廣的鋪線。

首先,追溯前朝舊跡並無問題。晉朝就出過一名女刺史,李秀李叔賢。其父李毅曾任寧州刺史、南夷校尉。李秀的寧州刺史受官方任命,持節且有領兵之權,因破賊保境之功,承襲了父親的寧州刺史、南夷校尉,統五十八部夷族,乃是實打實的方鎮。其人在位三十餘年,死後百姓立廟,年年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