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這麽大的事,自然是信上重中之重。除卻對魏塱歌功頌德之外,薛淩從信上讀到另一個薛宋案的“真相”。當然霍雲暘重點在於惦記他的父親霍準,而並非有意提及往事。
新帝登基,薛弋寒擁兵自重稱胡患當頭,國喪不回。先帝入地陵,鮮卑拓跋氏來賀稱臣。薛弋寒攜子回京,不敬新帝,藐欺老臣,縱宋柏屠戮公主,毀兩國姻親。父臨危授命,內安朝野,外懾胡人。
每每念及,無不以為豪也。
誇完霍準的功績,下頭又為霍準辯解了幾句,道相者,皇政之行者,民生之呈者。而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縱有偏頗,亦不改拳拳之心。
兒行千裏,不敢忘也。
薛淩不知霍雲暘是否防著這些書信落到旁人手裏,故而寫的這般忠君體國。但即使明知有些是贗品,可看著其造化精巧,就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真的。
除卻這一樁,霍雲暘還沒少回憶童年時霍準對他與霍雲昇的殷殷教誨及府中趣事,自然無一例外皆是為國為民,滿門忠烈。這些文字,讓她忍不住去回想霍準臨死前的場景,他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這與想象中貪官汙吏麵對死亡的反應截然不同,以至於此刻捏著幾張薄薄的紙,薛淩無端心生顫抖。
以前她還在平城,年幼時曾問過自己的阿爹生死之事。一旦跟胡人開戰,免不了有人要戰死疆場,死了,是不是就沒了?沒了她要到何處去把魯伯伯尋回來呢?
薛弋寒曾答,以一人之死,護萬人之生,丈夫所為也。情寄於天,誌托於地,草木皆故人,何處不能尋?
這等教導熏陶出來的薛淩本該安然接受現狀,以己之死,換眾之生,奈何當初魯文安的回答截然不同,他說的是“人都是要死的沒辦法,死哪是閻王爺排的啊,不過咱想這些做啥,誰殺了你要緊的人,你就殺回去,扯什麽尋回不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