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零年代女技術員[穿書]

第十二章

字體:16+-

沈愛立寫完了信,就跑到資料室找資料,其中有篇關於梳棉機的報道,從1958年開始,我國就由紡織科學院牽頭,將東省的科學研究所、青市那邊的紡織機械廠和幾個棉紡廠裏的研究員、技術員組調起來,在研製高產梳棉機,這次申城的技術交流大會,肯定有那邊的研究員過來。

她現在對別的也沒有思路,想著不然先梳理下現在梳棉機的研究和開發狀況。

她發現現在國內新型的的梳棉機,是1961年研製出來的1181F型梳棉機,產量為每台時9KG,但是似乎實際生產過程中,不是很理想,她在國棉一廠並未看見,也就是說未大量投入使用。

她仔細比對了1181E型梳棉機和F型梳棉機的變化,發現道夫剝棉機構不一樣,前者是二羅拉剝棉,後者是高速斬刀剝棉,給棉部件也不一樣,現在一般是鋸齒給棉羅拉和菱形給棉羅拉,現在國棉一廠也有鋸齒給棉的,鋸齒能夠深入棉層,不會破壞纖維,但是菱形給棉,沈愛立尚保持猶疑,她懷疑菱形會造成繞花。①

等沈愛立從資料室出來,晚霞已經爬滿了西邊的天空,紅紅火火,粉藍橙交織,像未來時空中的動畫背景,是這個年代少有的豔麗色彩,她忽然覺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真是一個很好的詞匯,尊重物種的多樣性,尊重生命的多樣性。

但很難說,這不是她的黃金時代。

王元莉從製造科出來,遠遠地看到沈愛立站在二樓西邊的窗戶前望著天空,整個人在晚霞的餘暉映照下,似乎都鍍了一層光輝。忽然對沈愛立起了一層羨慕的心理,業務能力拔尖,剛來廠裏就由劉主任幫助發展成預備黨員,家庭經濟條件不拖後腿,各種新鮮的衣服式樣都舍得給她買,如果不是自己不爭氣,處了一個戰犯的兒子作對象,大概,也沒有什麽能擊倒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