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每日抽盲盒,鹹魚女主在六零躺贏

第587章 艱難之處見真情

字體:16+-

隨著1990年代的到來,華夏的經濟也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一方麵由於國家經濟告訴發展而導致經濟過熱,同時通貨膨脹也到了難以抑製的地步;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國家對經濟的鬆綁而導致大量國企紛紛破產,而下崗職工和大量湧入城市的農民工開始對治安構成了極大的風險。

“林女士,不知道你對現在的情況有什麽看法麽?”此時在一個閉門會議結束後,林冬梅又被單獨請到一個小會議室裏繼續開會。

因為接連在東瀛國、米旗國兩次經濟危機中的優秀表現,林冬梅此時已經是國家經濟智囊團中的一員,而且還是被重視的那種。

“現在的情況雖然複雜,但是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林冬梅說道。

勞動密集型企業從1980年代開始一直是我國經濟的主要力量,雖然這種企業在後世被一些人嘲諷為“血汗工廠”。但還是那句話,任何事物都必須放在它所處的曆史背景裏進行討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確是工作壓力大,從某個程度來說的確是用廉價的勞動力來換取微薄的初級利潤。可問題是,那時華夏人口素質有多高呢?隔壁的東瀛國在戰前就基本完成了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但我國在1990年代還在努力完成初中教育的普及化。

沒有相對高學曆的人口基礎,哪裏來的高素質工人?沒有高素質的藍領工人,那自然隻能從我們充沛的人口資源入手了。這條路線幾乎是所有工業國家曾經走過的,同時也是後世很多發展中國家也選擇了的。

而在當前這樣的局勢下,與其想著提高部分工人的待遇,還不如想著如何提高所有工人的就業率。畢竟不患寡而患不均。隻要現在能想辦法穩住就業率,確保大部分的人能吃飽肚子,那社會就可以安定下來,而經濟也可以繼續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