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33章 吐蕃求和親

字體:16+-

“和親?”

曜初聞言,邊思索此事邊下意識端起茶來喝了一口。入口覺得茶水甚苦,不由一怔。

崔朝莞爾:“消火氣的藥草茶。”

曜初聞言,倒當真把這一杯喝盡了:這兩日確實給她急得上火。

今日聽姨父一言點破她的心思,曜初才強迫自己先把心思轉到正事上來。

*

到底是做了多年鎮國公主,也是做決斷做慣了的人。

哪怕一聽‘和親’二字,曜初下意識心底不喜,但還是先道:“姨父久在鴻臚寺,必能明察吐蕃之意。”

“吐蕃欲和親,是哪種和親?”

沒錯,都是和親,種類和意義也完全不同。

以漢朝為例,雖說縱觀西漢二百多年的曆史,和親的對象基本都是‘匈奴’和‘烏孫’。

但……

和親的對象沒變,和親的類型和意義卻變了——其根本,還是跟漢朝和匈奴實力相關。

漢初,國力兵力皆不強,和親是作為弱勢的一方,是低姿態的,為了延緩戰事為爭取更多的時間。

到了漢武帝後,與匈奴算是攻守異位,便斷了與匈奴的和親,轉為與‘烏孫’和親,是為了結好盟國,拉著烏孫一起孤立‘匈奴’的一種手腕。

到了西漢後期,倒是又換了一種和親:匈奴連年戰敗自己內部又分裂不安,於是主動來漢求親,以求結好。

故而曜初有此一問。

吐蕃這次提出和親,是哪一種和親?

希望不是那種看不清自己,威脅著‘若不和親就要寇邊’的找打式求和親。

崔朝替曜初又倒了一杯消火的茶,然後平和道:“此番前來的吐蕃使臣,是攝政王後赤瑪倫的親弟弟:提出的是‘願守北蕃,累世稱臣’的求和親。”

這八個字倒也不是隨意來的,而是有典故的,可見吐蕃這些年也沒少研究中原文化——

《漢書·陳湯傳》中有記:“呼韓邪單於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藩,累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