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09章 書令史為記

字體:16+-

二月初九。

曆書見宜出行、置產、立約。

晨起,冬日的天還是黑沉沉的,晨鍾也還未敲響。

然而修政坊中,有一戶杜姓人家卻早早醒了,從半夜起就在收拾行裝。

杜審言在屋外踱步,時不時看著天色,等晨鍾敲響,心底又是忐忑又是激動,總之七上八下的。

杜母走出來問兒子道:“時辰還早呢,你要不睡會?或是叫廚下給你做些吃的,從昨兒收到吏部的調令,你就沒怎麽吃飯。”

杜審言還未接話,也走出來的杜父就道:“罷了,他哪裏吃得下睡得著,就給他多帶些幹糧,預備著路上吃吧。”

杜審言確實吃不下睡不著。

說來他是去歲剛通過貢舉及第的新進士——二十多歲的新科進士,自是青年英才春風得意,其父又是監察禦史,也是正經官宦人家出身。

中進士後,他就在京中等著報名吏部的考官。

為避免官吏隊伍臃腫,多年前吏部就開始資考授官了。

到今年,國考(京官)中許多官位,哪怕是正經進士出身,也需要守選三年才有資格報考。更別說那些祖輩蔭封子弟,需等七年才能有資格報考。

杜審言不知道那些蔭封子弟怎麽想怎麽恨,但他們這些真正考出來的進士,都是很慶幸,當年有王老尚書帶頭進行的吏部‘資考授官’改選製度。

而‘資考授官’能保證多年推行不變,也少不了當年主持進行這場選官改革的吏部官員,至今依舊是位高權重之輩——中書令王神玉,若非病歸就是尚書左仆射的薑侯,以及現任吏部尚書裴行儉。

他們走的越高,這項製度就越穩越完善。

至今,‘資考授官’已經進行了十四年。

世家、勳貴等簪纓之族,也隻能打不過就加入,接受並積極備考起來。

說來,雖然搶手的京官清貴官職需要等好幾年才能報考,但有些偏遠州縣,其官職不需要等三年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