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裏江山

第89章 開山平地雷

字體:16+-

再生稻又叫多年生稻,利用地下莖生物學係統,達成了多年生長,多次收割的特性。

現代高產作物無一例外需要購買種子,以免種子劣化,造成絕收。在可以實現雙季稻種植的地區,再生稻可以減少種子和人力的投入,收割後繼續生長。

比起需要大量人力勞作的晚稻早稻,再生稻更容易進行雙季稻種植推廣。

隻是種子劣化仍舊是一個大麻煩,朱襄隻能留下種子培育和雜交的實驗方法,希冀自己離世之後,後人仍舊能夠持續地為農人提供持續高產的種子。

他對此並不悲觀。

任何糧食作物種子連續種植都會劣化。在沒有係統的農業科學的時代,農人憑借的經驗,也能進行初步選種,延續千年的種植文明。

不要小瞧勞動人民的智慧。

再生稻種植的麻煩之處和雙季稻一樣,都需要精細的勞作和足夠的水肥。

南宋的時候,雙季稻輪種已經較為普遍,說明不依靠化肥,也能滿足雙季稻輪種的肥料需求。

發酵農家氮肥、綠肥、腐殖肥等,朱襄所知道的“天然肥料”十分多。將這些“天然肥料”初步加工的方法,以現在的人力也能夠做到。魏晉時期,就有將肥料做成“團肥”“肥料丸”進行販賣的記載。

現代社會吃飽後還要吃好,吃好後還要吃“矯情”,所以各種“純天然有機”的噱頭甚囂塵上,與各種“古法飲食”一樣。

不過吃“純天然有機”隻是貴,甭管是否真的更營養更健康,隻要按照合規的生產流程來,不會吃出問題。能提高農業收入,有這個需求,農業技術人員自然也會研究。

朱襄等農學院的人一邊搖頭歎氣說沒必要,一邊高高興興地在自家學院賣“有機食品”。他們在研究的時候,很多時候必須“有機”。現在有額外科研經費收入,誰不高興?

這不衝突,一點都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