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裏江山

第26章 木筒涼河水

字體:16+-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出自《詩經·秦風·黃鳥》,描述的是春秋霸主秦穆公讓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殉葬,秦人為被殉葬的三良痛悼之情。

秦穆公時,在中原諸國眼中與西戎一樣是蠻夷的秦國,第一次名聲好了起來,勢力能東出函穀關,站在了爭霸的舞台上。

秦穆公活著的時候,他的名聲非常好,其他國家的士子們都稱讚他的仁慈。他本來應該奠定秦國強大的基礎,卻在離世之前讓三良殉葬,從此天下人才都將秦國排斥在出仕首選地點之外。

無論秦穆公和他的繼承人是出於什麽原因讓三良殉葬,結果就是秦穆公後秦國再次衰落,地盤縮水嚴重,在戰國初期時已經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小國。

直到秦獻公廢除了殉葬製度,再加上內亂結束,秦國才重新強大起來。但士子們仍舊將西行入秦當做最後的選擇。儒家更有“儒不入秦”的潛規則。荀子是第一個去秦國的大儒,而且沒打算出仕,隻是遊曆。

秦國獨有的厚待他國人才的“客卿製度”,以及過於龐大的“外戚”,也是“三良殉葬”的後遺症。

秦國當時文化不昌,自己人才很少,十分依賴外來人才。當外來人才都因為“三良殉葬”不肯來之後,秦國除了加重對外來人才的賞賜,就隻能指望從他國娶貴女,讓他國人才以外戚的方式入秦。

秦王就算哪天腦袋抽了又要拿臣子殉葬,基本也不會選外戚,外戚比較安全,可以放心在秦國入仕。

人才不入秦,隻能靠外戚,外戚又容易生亂。逼得秦獻公在這個非常尊敬祖訓的時代廢除了祖訓,可見這件事對秦國的影響有多大。

也正是因為秦獻公開了廢除祖訓的先河,後續商鞅變法才能順利實施和延續。

就算已經廢除了祖訓,《詩經·秦風·黃鳥》也是後代秦王心中的一條傷痕。沒有誰會比秦王對這件事感觸更深(秦二世除外),基本到了聽到《詩經·秦風·黃鳥》就要臉色一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