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執正在案前臨帖。
案麵白宣鋪陳,硯中添入清水,上好的廷圭墨徐徐磨研,墨汁積了半硯。
《快雪時晴帖》,二十八驪珠。
宣紙之上字跡宛然規整,原帖悠閑逸豫之意半分都不見。
不似臨帖,倒像是叫書塾裏的先生罰抄了百遍。
阿拂端了水近前,站在一旁,瞧見了,沒忍住笑出了聲。
謝執將筆隨意丟進案上筆洗之中,伸手浸去盆裏,手指微勾,將水撩在掌心,輕飄飄掃了她一眼,“笑什麽?”
水中擱了除味的梔子,擦幹後,指尖猶沾一點馥鬱的香。
阿拂清了清嗓子,故作正色,“阿拂是笑這儋州水土不好。”
“公子在這兒待了月餘,人清減了不提,”她往宣紙上又掃了一眼,促狹道,“連字都跟著清減許多。”
“可見此地,實在不大宜居。”
“還是快些回京的好。”
“你倒會尋理由。”謝執將那張寫了字的宣紙卷了,原要丟去一旁的字紙簍裏,略想了想,重又擱回案上。
“留著罷。”
“我記得,再過半月就是老師壽辰,”謝執了抖那卷字紙,“尋個紫檀匣子盛了,送回京,就當作是我送的賀禮了。”
阿拂手裏的水險些沒拿穩,盡數潑了出去,“公子……說真的?”
謝執抬了抬下巴,“不然呢?”
“拿多寶閣上頭的匣子就成。不必太花哨。”
“省得那老頭又要訓我奢靡,不夠簡樸。”
您還怕老先生訓呢?
阿拂暗自腹誹,單這一幅字回去,就夠老先生將自家公子罵個臭死了。
“要不還是算了吧,”阿拂苦口婆心地勸,“您又不是躲在儋州,一輩子不回去了。”
“等來日回了京城,難不成還能和從前似的,叫老先生拿拐杖攆得您滿街跑?”
唯恐話不夠分量,她又唬謝執,“聽阿若姐姐說,老先生從前那柄拐杖舊了,如今新得了一柄黃楊木雕的,不知有多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