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雍畿。
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拂曉過後,太陽在一片朦朧氤氳中掙紮著突破層雲,用一縷縷的金光照亮了京師的天空,也照亮了涇河兩岸的熱鬧與繁華。
東華門外的天街兩旁,是東西各百間的千步廊,紅垣流彩,連簷通脊。這裏是朝廷的機要之地,亦是大臣們上朝的必經之路。但自先帝朝由坊市轉街市起,商販走卒便得聖恩,能在街頭巷隅設肆叫賣。哪怕是在千步廊這等要地,亦有揮之不去的人間煙火。
上朝路上的一口餅,辦案途經的一碗湯,對於吃膩了衙署大鍋飯的官員們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其中最受官吏們喜歡的便是胡麻餅,一條街上有六七家都在賣。但最出名、最好吃的還要數“輔興坊胡麻餅*”。攤主是一家三口,小本經營,廚娘蒸餅,丈夫切肉,夫妻倆配合默契,從五鼓起就忙的腳不沾地。
熱氣騰騰的麻餅接連出鍋,一斤斤的羊肉被均勻地切成薄片,與秘製蘸料一同裹入餅中,散發出陣陣的誘人香氣。
夫妻二人的女兒不過十歲,為分擔父母辛苦,正在攤位前奮力吆喝、謳歌當爐:“汁水盈口,美不可言。快來嚐嚐我家的古樓子吧。”古樓子就是胡麻餅,但隻有放了羊肉的巨餅,才能叫古樓子。
張小娘本已做慣了這樣的活計,今天卻喊得格外艱難,因為她每叫賣一聲,那個蹲在自家攤前、雙手托腮的小孩,就會跟著“哇”一聲,活像一個捧哏。
看得出來,他很想吃了。
但也看得出來,他沒有錢。
男童身上打著補丁的葛布衣,腰間快斷了的細麻繩,以及一看就比尋常孩提更加羸弱的小身板,無不在訴說著他的窘迫與貧窮。張小娘還注意到,他除了剛剛從懷裏掏出的藍色荷包外,就再無長物。
不過這小孩生得極好,一雙滾圓地眼眸宛如點漆,唇紅齒白、粉雕玉琢的,活像泰山娘娘的坐下仙童,是張小娘短短十載人生裏見過的最好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