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第110章 促膝長談

字體:16+-

宋朝建立後,西北地區被西夏、回鶻占據,北宋外戰乏力,無力占據河西走廊,自然也無法打通陸上絲綢之路,迫使絲綢之路從陸地向海洋轉移,進而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發展。

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有多鼎盛?出海港之多、貿易量之大、覆蓋範圍之廣,均為空前絕後。市舶司的稅收幾乎占全國稅收總數的百分之十。因而海上絲綢之路被視為“黃金生命線”。

早在阮氏兄弟到金明池訓練水軍一個月之際,趙籍就曾秘密到過金明池,和虎翼水軍的幾個將領,以及曾在海上多次遠航的水手有過一次促膝長談,談話的主題主要涉及海上絲綢之路。

據水手所說,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分南海航線、東海航線,南海航線主要通往占城、麻逸、天竺和阿拉伯國家,東海航線主要通往高麗、倭國等地。

趙籍問道:“我朝的遠洋輪船速度如何?”

水手的業務能力顯然很熟悉,不假思索道:“正常情況下,一天行駛一百八十裏。我曾多次從泉州到占城,一般需二十天左右。”

趙籍又問了水手一些有關遠洋船隻和航海技術事情,然後讓水手提前離開。

趙籍道:“諸位將士,想必大家都聽清楚了,目前海上絲綢之路有兩條航線,一條北上,到高麗和倭國;另一條南下,到占城、麻逸、天竺等國。但太宗皇帝給托夢朕,讓朕開辟第三條新航線。”

趙籍想讓人開辟從大宋到美洲的新航線,目的並非想發展海外殖民地,而是想將那裏的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的農作物引入。最早萌生這種想法,源於趙籍早朝上討論孔子書院的一次口誤。後來,這種觀念變得愈發強烈。

據趙籍所知,這些農作物在明朝時傳入我國,不僅改變了我國的糧食結構,而且使國人在其後幾百年間度過了一次一次的天災人禍。我國的人口從明後期到清朝,數百年間不斷地翻番上升,玉米和紅薯、土豆功不可沒。所以趙籍想開辟新航線。為了防止別人的反對,趙籍借口太宗皇帝托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