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會有類似的時刻:夢醒後的某一天,某個現實場景,又猝不及防與虛幻的夢完全重疊,分明沒有經曆過,卻感覺自己好像似曾相識。
心理學家稱這種既視感為“海馬效應”或“再認記憶”,科學的解釋是,大腦的精妙結構成為了罪魁禍首。人在思維活躍時接受的信息過多,忽略信息來源後,熟悉感通過各種渠道湧入大腦,於是會分不清哪些場景發生過,哪些則是意識的虛構。
大約從回國起裴哲就常常做一個夢,開始和結束都沒有征兆。
黃昏時分,橘紅的太陽要吞沒所有摩天大廈、寬闊街道一樣,他腳底下沒有影子,在鋪天蓋地的血一樣的紅色中,漫無目的前行。
一直走到雙腿酸痛,夕陽終於變成藍紫色天空,他才找到了一盞燈。
坐在路燈下,裴哲開始漫長的等待。
夢境通常沒有具體結局,因而在幾乎靜止的畫麵不知持續多久後,裴哲就會被鬧鍾或逐漸消失的困意叫醒,從凝固的夜色中掙脫而出。
時至今日,裴哲都覺得夢裏的橘色夕陽似曾相識,他大概也倚靠過一盞路燈。
太陽屬於全世界,而那盞燈是他獨有的。
近來這片血色出現的次數逐漸變少,而再次在夢裏遇見時,裴哲卻明顯感覺到哪裏不一樣了。好似寂寞的風忽然變冷,暖色的燈光有了重量,馬路出現了盡頭,無邊無際的夕陽與夜色都有了終點。
寂靜的等待裏,一個身形修長的人走到他麵前,然後蹲下身,牽住他的手晃了晃。
“還難受嗎?現在想不想吐?”
……是誰?
第一次出現?
但無論聲音和語氣,甚至牽他手的力度都似曾相識。
夢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真了……?
“……唔。”
發出一聲黏糊糊的輕哼,裴哲閉著眼,比身體先蘇醒的是意識。旋即,一股熟悉的清淡香味鑽入鼻腔,裴哲一愣,撫摸身下被單的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