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寒門之士[科舉]

第246章 論功

字體:16+-

“今年這雨勢著實不同尋常,江南倒也罷了,遼東又是為何?”

“遼東巡撫奏報,稱遼東各地積水甚深,百姓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他請朝廷速速派糧派銀增援!”

若是僅有水災倒也罷,此時朝廷派去的糧食還在路上,便有本地糧商坐地起價,趁機將糧價抬得極高,便是本地官府從中斡旋,糧商也不願降價。

朝廷援糧未至,不得已,百姓們隻能吃糧商的高價糧。

這也是一條鞭法的弊處所在,百姓不交公糧,而將糧食換成銀錢,百姓一窩蜂換銀時,糧商趁機抑價,將糧價定得極低,百姓不得已用更多的糧去兌銀繳稅,自己留的糧便少了許多。

而此時百姓家中無糧,隻能又從鹽商那裏買米買油,遭災之後百姓手中本就沒什麽錢,如何經得起這般花銷?

張四維道:“糧商所為實在可恨,此風若不杜絕,百姓生計又當如何?”

申時行瞥了張四維一眼,他倒不知,張四維所言究竟是在抨擊糧商,還是在抨擊一條鞭法,此人心機深沉,便是一兩句話也有許多深意要品。

總而言之,遼東遭災之事滿朝文武都十分關心,戶部尚書張學顏原本就任過遼東巡撫,遼東一地的官員士紳許多都與他相熟,他對給遼東撥銀撥糧之事也絕無二話。

第191節

然而這一回,有汛情的也不止遼東一地,還有南直隸的揚州府。

水勢之大,據揚州府官員奏報,是大明開國以來,揚州府官方記載中最猛烈的一次,家在興化的前任首輔李春芳也向京中來信,稱水情甚急。

可揚州府的官員卻不似遼東官員那般急切,到內閣的急信也沒有幾封。

張四維、申時行與戶部、工部二位尚書相商:“莫非是揚州府官員有所隱瞞?或是災情損失慘重,揚州官員不敢上報?”

內閣便立刻向地方發信,要求揚州地方速速上報汛情之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