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年一來,政策一放開,尤其菜市場那邊大修後,擴出來很多門麵房,他挑了一間十來平米的,以每個月十塊錢的租金租了下來,鋪子被他分為兩個區域,左邊賣醬料、鹹菜、葡萄酒、水果等,右邊則賣蔬菜。
每天早上從家來的時候,會帶一箱早餐,有時候是包子,有時候是各種點心酥餅,還有時候是東北的粘豆包,隻賣一箱,賣完為止,因為早起兩三點就得起來做,一個人也做不了多少,所以都是限量供應的。
好在大家都很捧場,而他也不是專門做餐飲的,所以都很理解。
以前的菜是賣完就走了,現在有了門市,菜隻比原先準備的多了一點,其他醬料和鹹菜呀啥的,則準備的很多,基本上家裏有的,都帶過來了。
有了門市之後最大的麻煩就是栓人,一般這菜市場下午是沒什麽人的,所以他就隻開到下午一點左右就關門回家休息,休息兩三個小時,就又要起來去地裏收拾菜,這樣才能保證第二天得到循環。
門市部最大的優勢是,賣菜的時候如果遇到刮風下雨,就會很有安全感。
有了門市後,他早起就帶著閨女一起出來賣菜,他家的菜每天隻賣從家裏拉過來的一三輪車,在上菜的時候,再將空間裏準備好的空間蔬菜擺出來,往往擺出來的空間蔬菜,都是反季節少見的蔬菜,這種蔬菜的價格要比他自己種的貴兩到三倍,能買得起的人不多,但他擺的也不多。
開始是有人吐槽這些菜貴,甚至還舉報到菜市場監管部門,他解釋說這是自己培育出來的反季節蔬菜,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可人家不管這個,愣是罰了他一個月的房租,自此以後,他就很少賣空間的這種蔬菜了。
然而那些投訴他的人,又不樂意了,說那菜的味道不錯,為什麽不擺上來,按照平價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