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穿之掌家女主隻種田

第1276章【1275】陪葬女種田記3(5000)

字體:16+-

提到紅薯,就不得不提陳振龍,要不是他以50歲的高齡艱辛地把‘朱薯’藤條帶入家鄉福建,也不會拯救數以萬計人們在饑荒年間的溫飽問題,要知道在紅薯引入中國之前,我國饑荒年間必死很多人,導致人口銳減,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還做過統計,短短幾代人時間,戶口銳減了近六成,這是多麽可怕的數字啊。

紅薯的別名五花八門,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叫法,山東人稱地瓜、四川人稱紅苕、BJ人稱白薯、江西人稱番薯、福建人稱紅薯……

據湯圓所知,玉米、馬鈴薯、南瓜、番茄等作物,都不屬於本土作物,都是古人由外引進的。

萬曆21年的時候,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呂宋島(現為菲律賓)經商,他在哪裏,發現了當地的一種農作物朱薯,了解到它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生長力強,耐旱、高產、適應度高,生熟都可以吃,就聯想到自己的家鄉時常鬧災,食不果腹,便想引種回國。

然而當地有嚴厲的禁止帶出法令,於是他開始在呂宋學習朱薯的種植法,而後在明朝萬曆21年5月,將薯藤巧妙地絞進纜繩之內,避過了出境檢查,經過晝夜不停的航行回到福州,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隙地試著種植。

在試種的當年,閩中地區大旱,五穀歉收,於是陳振龍讓他的兒子上書福建巡撫,建議試種朱薯,以解糧荒。

4個月後,朱薯收獲,可以充饑。

於是巡撫大人下令通知各個地方都種植朱薯,最後朱薯大獲豐收,讓閩中地區的饑荒也得到了有效緩解。

湯圓為什麽沒敢把紅薯和土豆這些外來品種拿出來呢?

原因就是現在還處在宣宗朱瞻基的宣德年間,她之前所在的那個墓,據說是仁宗朱高熾第九個兒子,英年早逝,三十歲就薨了,不過這場地震在曆史上是不存在的,他的墓也是在2011年左右被發掘的,薨後三年與正妻合葬,因此才少了一個石墓門,沒想到她穿越過來之後,就因一場地震而損毀了他的陵墓,實在是罪過罪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