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黎書繼續參與了“烽火薔薇”的拍攝,不過由於攝像機出了些故障,攝像師一直在修理,剛開始宋治還叫演員們先過過戲,但是攝像師那邊卻一直沒有進展。
“怎麽樣,還不行嗎?”宋治問。
“好像還是不行。估計得拿到修理廠修理了。”攝像師急得滿頭大汗地回答。
宋治再三確認了狀況,下午是沒辦法拍攝了。想來這段時間演職人員一直都在忙拍攝的事,所以借著這個機會就宋治就宣布下午放假半天。組裏的演職人員個個興奮不已。
早上劉邵卿送黎書過來,本來劉邵卿說如果黎書忙完了就叫他給廠裏打個電話,他會來接他回去。隻是這會才一兩點鍾,黎書覺得這時候回去也太早了,便想單獨上街走走,散散心。因為昨天想到了沈聿瀟,於是又引發了離愁別緒。而上一次未能見到沈聿瀟的遺憾又被放大了無限倍。黎書很想一個人走走。
申城的街道很熱鬧,即便不是黃浦江邊,即便是下午一兩點鍾,路上也擠滿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高鼻子黃頭發的外國人,也有黑頭發的人,不過黑頭發的也不盡然都是本國人,有幾個穿著寬大的袍子,一看就是日國的。他們走起路來囂張的很。看到這樣的人,黎書突然又感覺自己十分地支持沈聿瀟去參軍了。黎書是來散心的,所以也不去拘泥那些日國人,轉而去看那不時搖著鈴鐺穿街而過的黑色電車。一趟又一趟地接送著來來往往的行人。
可是黎書知道,在這繁榮的表象下麵,是國家的羸弱不堪,是人民的痛不欲生。就拿洋布取代土布來說,雖然很多地方還在經營手工作坊,但那並不是技術好,隻是它太落後,沒有開大機器的必要。但是隨著外部資本的繼續推進,洋布換成土布那是分分鍾的事情。
黎書雖然談不上飽讀詩書,但是跟著沈天白的那些年也已經耳濡目染。從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口號開始,這個國家也在積極的探索,可是事到如今似乎卻又沒什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