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化宋

第220章 上梁不正

字體:16+-

趙士程發行的金鈔在市場上略做試探後, 開始於朝廷和大商戶中流通。但這種流通不是強製性的,人可以要金票,也可以要金幣,一開始時, 很多人都隻要金幣, 但在流通一段時間後,金票以其出色的防水、便攜、易藏性, 開始占據市場。

尤其是在西北和蜀地, 這兩處用多用鐵錢不能用銅錢的地方, 金票對於許多商人來說, 猶如再生父母, 發行量自然也一漲再漲。

戶部發現, 這種印錢增收的方式美好極了,果斷慫恿太子殿下多發一些。

趙士程當然拒絕了,如今的紙鈔隻是做為錢荒的彌補手段,他已經定了準備金的數量, 每年國庫如果沒有一定的準備金, 是決不允許多發的。

同時, 他還定下了一個規矩, 凡舉寺廟、道觀,不許以銅築像, 以前的佛像便不追究, 若頒布命令之後, 還有人以銅築像, 縣州府皆可征收。

這事如果在以前, 必然引起全國佛教的劇烈反抗, 不過這兩年佛教被道教壓得喘不過氣來, 先帝在時險些改佛為道,所以,這個新條款,並沒引起太大反抗。

趙士程做這事當然是有原因的,火炮需要大量的銅,但銅的用處又實在太大,鐵器易鏽蝕,所以稍微富貴一些的人家,便喜歡以銅盆、銅鏡、銅壺等物做為器皿,很多人直接將貨幣熔作為銅器,他要是開始大量鑄炮,必然會加劇錢荒。

為了不影響民生,趙士程還專門帶人攻關,做出一樣可以改變人民生活的器具——搪瓷。

這玩意隻要不要求花紋和基底材質,那其燒結難度和陶瓷相差無幾,說穿了就是把玻璃原料熔融後燒到鋼鐵上,形成一層保護膜,讓鋼鐵不鏽蝕而已,在海外商人處偶爾也能看到,不過歐美那邊傳過來的器物叫法琅瓷。

趙士程不太記得純原料的配比,但陶瓷釉料的大致成本還是明白的,找到一些老陶瓷匠人,在摸索一段時間後,在大量原材料的支持下,很容易就用鑄鐵燒出了七八百度的低溫搪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