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49章

字體:16+-

大慶之初,武官乃為世襲製,武官子弟日常觀習軍略、操練兵馬,待父兄老故便替代襲職。當然,高官大將不可承襲,需積累軍功逐級調升。

因此,朝中武官多為功臣之後。

當朝天子即位之初,曾在西南疆與滇王有過一戰,規模不大,速速取勝。然聖上發現一個弊端——功臣後輩經幾代承襲以後,大多成了酒囊飯袋,所積攢的“功績”虛之又虛。

豈敢叫這樣的人領兵打仗?守衛疆土?

於是兵部屢屢推崇武舉。

像司徒暘這樣的將門子弟,憑著老爹的戰功,放在以前怎麽著都能混到三四品的武官當當,現如今卻不能了,朝廷肯出銀錢養著他們,卻不會授其實職。

這幾年,京都城裏多了許多昭信校尉,聽起來威武,實則手底下一個兵頭都沒有。

若想當將官,必須真正曆練過。

開考前,朝廷公布此次武舉的授官舉策,與科考相似,也分三甲,公示道:“一甲武狀元授以署指揮僉事職銜,榜眼、探花各授以署正千戶職銜,第二甲一十七名各授以署副千戶職銜,第三甲一百名各授以署實授百戶職銜……[1]”

當然,還有補充條件——中式者隻是得到身份,待獲得軍功之後,才會實授。

中舉者將送到各邊總兵處,帶兵守堡,聽調殺賊。

隻需中舉,至少上調兩級,令眾多報考者心動不已。

……

司徒暘此番參加武舉,給京都內的將門子弟做出了表率,受到天子稱讚。

司徒暘自知肚子內墨水不足,開考前一個月,誠意滿滿到徐家,懇請姐夫徐瞻指點。所幸,司徒暘雖文思不足,但勤懇有度,加之早幾年有所積累,又僅考兵策兩道題,突襲一個月後,司徒暘已達到表達流暢、言之有物。

至於書法字體、詞藻華麗、引經據典,則不可強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