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33章

字體:16+-

身居何位,則言何物。

裴少淮此時尚且是一小小童生,身無功名、官職,家中又無從軍中官臣,如果繼續誇誇其談,洋洋灑灑長篇大論,反倒不美。

甚至會讓人懷疑他從何而得的見解。

裴少淮明白自己的身份,也懂得拿捏分寸,隻點出了兵糧生產的根本、兵糧運送之損耗兩點,又以盛唐均田製、租傭調製和宋代倉廩漕運為例,論述了自己的觀點,大抵意思是要學習曆朝治兵治民好的措施。

沒有貿貿然提後世的見解。

而後結言,道:“以上便是學生的粗淺見識,懇請大宗師、府尹大人指糾。”

裴少淮雖是收斂著回答問題,但他的見解已經讓張府尹頗為滿意,畢竟裴少淮隻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郎君,總不能期待他張口閉口就是天下大道、治世良策罷。

張府尹又問:“你方才所言從何而來?”

“小子不敢居功。”裴少淮拱手作揖,謙謙言道,“舊唐書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小子所言,皆從《唐律疏議》《宋史》所得。”

張府尹連連頷首,但沒有點評,而是側向趙督學問道:“大宗師覺得如何?”既然是張府尹自己欽點的人,自然是過了他這一關,他才會讓大宗師點評。

“善。”趙督學應道,“引用盛唐大宋為例,有理有據,言談中初顯文韜武略,頗有府尹大人年輕時的影子。”

前一句“初顯文韜武略”是對裴少淮的評價,而後一句則值得深思玩味。

聽這話的意思,趙督學、張府尹似乎年輕時就認識,關係也不錯。兩人年歲相差不是很大,說不準就是同年科考進士,隻不過入官之後,一個從文一個從武。

又說裴少淮身上有張府尹的影子,在這個座師與門生視為一脈相承的朝代裏,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將裴少淮和張府尹“捆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