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222章

字體:16+-

既然誰當這個主考官,都會有失上下尊卑,那幹脆就由皇帝自己來擔任。

六年一考,也費不了多少事。

皇帝繼續說道:“至於胡先生所說的其他問題,伯……裴愛卿,你可有解釋?”

天子與文臣,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饒是燕柘這般手腕強硬的君主,要動祖宗律法,推行新策,也不是拍案即可定奪的。莫不然,何必勞力費心安排今日這麽一場廷議呢?

今日廷議,裴少淮先把六科十三道辯下去,站住一個“理”字,皇帝再適時表表態,壓一壓內閣六部這些老狐狸,把事情辦得名正言順了,後麵才能避免口誅筆伐,中途夭折。

見皇帝表了態,裴少淮亦如胡祁一般,臉上一團和氣,笑道:“胡大學士提點得是,是下官疏忽了。”

莞爾,又道:“任用官員的決策權仍在皇上手中,堂考結果、功績冊隻是一份參考,正是有了這份參考,能讓皇上清楚明了地定奪。”而不是看那幾句文采飛揚的考語去定奪。

意思是,堂考不是奪皇帝的權,而是幫皇帝甄選賢能。

“六科十三道廷推賢能,是出於效忠,既如此,被舉薦之人何懼參加堂考?堂考中大放異彩,一來可以自證明珠蒙塵,二來也可襯出六科十三道慧眼識珠,豈不是兩全其美。”

真金不怕火煉,考一考又何妨?

“至於最後一點,京官們皆是科考中的佼佼者,何須再考?”裴少淮解釋道,“堂考與科考不同,科考重在學問才華,堂考重在經世文才、謀略本事。試問,倘若吏部不知人,戶部不知錢,刑部不知法,工部不知算,兵部不知陣,禮部不知典,入官多年,還是日日坐在衙房裏,一邊品茶一邊寫官樣文章,這樣的人豈能當得起如此要職?”

連內閣首輔都敗下陣來,其後再無什麽大異議,新策得以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