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220章

字體:16+-

舊法不可能無弊端,行之愈久,其弊愈顯。

唯有不停完善,才能驅久行遠。

往屆京察在開始之前,亦設有廷議陳言這一環節,廣開言路。隻不過科道官們多是京察的既得利益者,鮮有人會刨根論底,提出的意見多治標不治本。

裴少淮呈上奏本以後,皇帝很快便安排了廷議。既然要廷議,自然把裴少淮的折子傳抄到了六部九卿、六科十三道。

時值冬臨,大雪初至,許多官員端看抄來的文書,止不住手抖,若是施行此新策,前途未卜啊。

這其中,又數科道官們最是忿忿然,新策割去了他們不少權限。給事中、禦史官小權大,因為他們有諫言權、廷推權,與朝廷選才用人息息相關,京察變得規範了,他們說話的分量就輕了。

一連數日,到處議論紛紛,支持裴少淮的人並不多。倒是不少人打定主意,勢必要在廷議時,要把此新策給駁回去。

到了廷議這一日。廷議設在乾清宮正殿裏,按廷議最高規格,有內閣五大學士,六部九卿正官、堂上官,和科道官們參議。

其中,吏部尚書王高庠因身子抱恙缺席,由左侍郎代替參議。

數年過去,當裴少淮青袍換作紫袍,再次站在廷前,他那般閑庭信步、帶著些隨意的神態,叫許多科道官又怒又怵。

明明裴少淮唯獨一人,而他們有一群人,為何會發怵呢?

“裴郎中的折子,諸位愛卿都看過了,開議罷。”皇上直截了當言道。

裴少淮在奏折中寫道,“……京察派發訪單,揭帖無名,筆下之言真假難辨,恐有捕風捉影,信口雌黃之嫌”,他建議,與其耗費時間會單,辨別真假,不如詳編京官們的功績冊,細細列出官員們六年間做了什麽實績、有哪些失職之處,再據此評定等級。

當然,核實官員們的功績也需要一套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