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212章

字體:16+-

因想通了關鍵,輾轉反側變作了毫無睡意。

裴少淮下榻,掌燃了書案上的油燈,坐下開始梳理思索,神情專注。

楊時月不想打擾到夫君的思緒,為他披了件外襯,又倒了盞溫熱宜口的白水,便回到了榻上。

案上雖無紙與墨,心間卻似河水奔湧,半個時辰裏,裴少淮不知憑空推算了多少遭。

泉州市舶司、鹽運司往北輸送大批銀兩,彼時還未開海,隻能走內河漕運,無論如何走,中程總免不了要到應天府金陵城轉一遭。

鳳陽巡撫、應天巡撫、操江都禦史三位大員坐鎮長江淮河水域,重重搜查,這筆錢財又是如何繞過這三位的眼睛,順利送到京都城的?

莫非是對家已把這三位盡數收歸麾下?

這不大可能。十數年間,便是六年一換,這個位置上的人也換了兩三趟了。再者,三官共管長江淮河,本就有相互監督、相互掣肘之意,以皇帝這般精通製衡權術的脾性,又豈會選三個“串通一氣”的官員上任?

此為疑點,裴少淮尚未想通。

裴少淮想通的,是錢財進入應天府後。

不管古今,來錢最快的,不是收售販賣的商道,而是玩弄股掌的錢道——以錢生錢可比以物換錢快多了。

在這萬賈匯聚、富甲天下的南直隸,泉州府源源不斷送來的錢財,如泉水般流過,期間不知道打了多少個旋,衝出了多少泡沫。

裴少淮相信,以對家的錢道修為,絕對有本事借泉州這筆錢衍生出更大的財富來,以謀更大的“事業”。

所以,泉州的出賬,與東宮入賬一比,倘若數額相差無幾,咋一看,讓人覺得成了閉環——有出有入,數額又能對得上。可用“錢生錢”的思維一想,這般契合的賬目,未免有些掩人耳目了。

裴少淮心道,倘若東宮不是大智若愚,藏得更深,那他便真是被人當作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