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199章

字體:16+-

除了“子曰不然”一題略難以外,其餘題目以小題為主,中規中矩,難度不大。

如此出題,隻因裴少淮想起昔年府學同窗江子勻。

如江子勻一般的農家學子,常因家資不裕,隻好購置《十科策略》《二三場群書備考》等教輔書籍,用以增補見識。

倘若裴少淮全憑自己所好,複加後世見解,淨出刁鑽新奇的題目,偏離科考習俗,對於那些年年歲歲鑽研四書五經八股文的寒門子弟而言,是不是有失公允呢?

裴少淮一路科考走來,他承認科場的製藝題過於死板,尤其是那些胡亂搭截的題目,簡直不可理喻。但要改變這一現狀,理應是先改變世道的用才觀念,進而影響學風,最後才是順勢而為,修改科考的出題。

再者,若是偏離了習俗,豈不是說段夫子當年敦敦囑咐他們的“童試小題在於精,鄉試大題在於全,會試策問在於新”,全無用處?

人為公時,不能把自己淩駕於世道之上。

中規中矩的小題是裴少淮端平的一碗水,“子曰不然”則是掌心的試金石。

……

民間有句俗話,叫“縣官取青衿,宛如拾草芥”,意思是要過縣試第一關,就像縣老爺撿草一般容易。

此話並非空穴來風,“文理通順”便可過縣試正場,是世人公認的標準。

縣試時間布告出來後,此後數日裏,前來報考的學子絡繹不絕,從天明到入夜,人數較於往年,漲了四五成,是報考的大年。

此況與雙安州一切向好有很大幹係。

那十二三歲的少年郎,是來一試深淺的,那二十餘歲的,則顯然是為了拚個好名次,在長案上顯顯眼,為四六月的府試、院試作準備。

一語言之,縣試易過,但直隸雙安州的縣試案首,是有些重量的,想要拿下,並不容易。

那趨炎附勢的齊同知早被裴少淮料理了,新到任的李同知是從山西潞安府長治縣選來的,是個實幹派,妥當安排著縣試的諸多事務,從布設貢院到遴選簾外官,皆有經驗,裴少淮這個主考官,並未費太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