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成科舉文裏的嫡長孫

第110章

字體:16+-

明明一開始朝議的是稅則,現在卻說起了白銀鑄幣,眾人的思緒已經被裴少淮牽著走。

有些官員不甚理解銀錢之道,故聽得雲裏霧裏,但戶部的官員常年與稅例、錢物打交道,且與工部一同轄管製造銅幣的寶源局,豈會不明白裴少淮的意思——朝廷掌管白銀鑄幣,並流通於市。

戶部萬侍郎站出來,辯駁道:“朝廷既已發行寶鈔,又何須再以白銀鑄幣?”都是為幣,隻不過一個是紙幣,一個是銀幣。

寶鈔因發行過量,如今價值幾何,文武百官們心知肚明,皇帝亦不例外。

大慶開國時,一貫鈔可抵千文錢,而如今,一貫鈔值不到五十文,有鈔也未必能花出去,幾近失去了流通之能。

“鑄幣不在馭富,而在馭權也。”裴少淮應道,又問道,“萬侍郎可曾知曉農勞?農戶身不離畝,四季勤耕,歲末之時方得五穀,寶源局若是僅憑源源不斷印製寶鈔而換取百姓五穀,這樣的富貴豈不是違背天道?……正是因為寶鈔失信於民,已無可挽回,以至於如今百姓自發用銀易貨。朝廷順從民意,鑄造銀幣,統一衡製,正是為了重新取信於民,讓天下易物能得公允。”

“是以,萬侍郎應當先反思寶源局何至於此碌碌無為,而非阻止白銀鑄幣。”裴少淮最後言道。

皇帝目光微爍,望著裴少淮的身影,想起他登基之初,也曾有位忠臣語重心長上諫,言說寶鈔已然失信於民,不可再加量印發矣。可彼時,朝廷不穩,國庫虛空,他能如何?

他從未想過還能“再見到”昔日的這一幕。

“朕……當如何讓銀幣重新取信於民?”皇帝篤定,他聽到的不隻是裴少淮自己的見解而已。

這一句話,讓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瞬時禁言。皇帝用的是“朕”而非“朝廷”,他把這份過失歸結於自己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