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傻子的童養媳

第216章

字體:16+-

常見的蝗蟲是主要分為土蝗和飛蝗,引起蝗災的多是飛蝗,因為他們身體有翅,移動性更強;而且它們是寡食性害蟲,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幽城種的便是禾本科作物水稻。今年幽城的收成少了將近四成,不過不幸中的萬幸是這一次爆發的時候已經是秋天,如果是入夏的時候爆發,簡直是不給人活路。

蝗災甚是可怕,在從春秋戰國至清末的兩千六百年間,中國曆代王朝共發生蝗災五百三十八次,等於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蝗災。在那個“以農為本”且科技落後裏,這樣鋪天蓋地的破壞景象,就是國家百姓的錐心災難。不過漢族向來是一個非常堅強且擁有大智慧的民族,因此發明了不少抵禦蝗災的方法:

第一種是人工撲打法。這是中國古代曆史最為悠的滅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主要是由鄉民們用竹竿撐起八尺長的白布,以順風的方向三麵圍追,把蝗蟲驅趕到一處後,再集中力量撲打。屬於自春秋戰國年間起,農民們迎戰蝗災的“白刃戰”。這種方法雖說耗費體力,卻工具簡單方法簡便,且適合大批鄉民集體作戰。因此兩千年來,在中國農村十分普及,這一次幽城的蝗災最先也是采用這種辦法。

第二個則是壕塹掩埋法。人工撲打法雖說簡單,但畢竟人力體力消耗太大。於是到了漢朝年間,累壞了的國人們,也腦筋靈光一現:何必要和蝗蟲打白刃戰?給蝗蟲挖坑不就行了?於是“壕塹掩埋法”應運而生。

以東漢《論衡》等典籍介紹,這種方法,要先在蝗蟲要經過的地區,挖出大量深寬二尺的大坑,然後在蝗蟲到來後,以撲打等方法把蝗蟲引入坑裏,再集中力量進行填埋。這種辦法的“殲敵”效果極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難度卻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淺,蝗蟲也能鑽出來。《晉書》裏記載,河東地區當時發生蝗災,人們采用“壕塹掩埋法”埋殺蝗蟲,熟料埋進土裏的蝗蟲,轉眼就飛出來,反而把莊稼啃了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