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之掉崇禎麵前

13 根深蒂固的印象

字體:16+-

13根深蒂固的印象

崇禎皇帝聽了,稍微一愣,似乎是認真回想了一會才說道:“好像是有這麽一回事,大概十來年前了吧。朕記得當時群臣皆言澤居之魚鱉、山居之麋鹿,且有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才又補充道:“水稻小麥等物乃千年種植之物,如若貿然代替以甘薯,就怕餓死更多百姓。加上當時國事糜爛,因此朝廷最後定論,就沒準徐卿之奏。”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看著張明偉,有點驚訝地問道:“先生之意,此物比起水稻小麥等物,真得要好?”

自古以來,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某種生物隻應在某種特定地區才有,如果轉移到其他地方,會受到水土、氣候等製約,不是死掉,就是變質。

崇禎皇帝剛才解釋了一通,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也正是這種觀念太普遍,徐光啟甚至在甘薯疏的序言中就強調了這個事情,說甘薯會是個例外。然而就其結果來看,他還是沒改變當初崇禎皇帝和百官的印象。加上上下都頭疼流賊和建虜,沒人願意去嚐試。而徐光啟又在崇禎初年就去世,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張明偉聽了,皺著眉頭一想,或者這事是因為朝堂之上,包括崇禎皇帝本人,都不像徐光啟一樣會親自伺候農田,所以他們就隻相信書上所說,沒能改變他們固有的印象。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歎了口氣,認真地對崇禎皇帝說道:“這個甘薯,是救災的大利器啊!有可能這個時候的甘薯沒有經過改良,可能沒有後世的畝產高。但是,最為關鍵的是,這個甘薯可以不種在田裏,而是在山上什麽的地方,全都可以。是農田種植之外的一個有力補充。陛下要是全力推廣的話,必然會少餓死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