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339章 墜子書

字體:16+-

第339章 墜子書

各供銷社都托她幫忙訂貨,先是縣裏,接著是臨水地區,外地區她的同學也找來了,而且訂貨量越來越大。

這本來是好事,可當他們提出賒銷的要求時,引起的悠悠的注意,這可是大事,八十年代中後期,多少國營企業就是因為三角債破產倒閉

悠悠把其中的厲害關係告訴了姥姥,姥姥又轉告給勝男舅媽。於是,新的製度形成了,不論貨物多少,一律現款提貨。

進入7月,韓屯村的五百多畝簸箕柳,讓石廟村以每畝300元的價格買走了。當然,得他們自己收割。

韓屯村隻是收割了生產堤上的條子,村裏五十歲以上的男勞力,晚上還是集中在地窨子裏幹條編,每天晚上都熬到十點多。

上了年紀的婦女,幫著服裝廠打零工,這個活計比幹條編掙錢。就連十多歲的女孩,晚上寫完作業,也幫著訂紐扣,剪線頭。

今年“三夏”過後,村裏來了兩個瞎子說書,他們是梅莊村的兩個瞎子藝人,說的是這裏的傳統曲目墜子書。由於說書的藝人大部分都是盲人,人們習慣的說法就是瞎子說書。

他們是兩口子,都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因天生的雙目失明,從小就拜師學墜子書,文革以前雖然辛苦,收入還可以,起碼生活沒問題。

文革開始,老的墜子書被列為“四舊”,又沒有新的唱本,他們倆就待在家中,盡管有隊裏的補助,生活也相當的艱難。

79年改革開放,收音機裏開始播放,劉蘭芳的評書嶽飛傳。現在,農村裏有收音機的較少,一般人還聽不到。

不過,說書的聞音知信,農村說墜子書的開始了。他倆把孩子交給家裏人,就開始到處流蕩著說書。

瞎子說書在農村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末,農村別說電視了,就是收音機也很少,娛樂生活極度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