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之匪帥

試論三戶亡秦的曆史應驗

字體:16+-

試論三戶亡秦的曆史應驗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泣風塵 書名:穿越之匪帥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記·項羽本紀》。/www。qВ5。com\\此典一出,即被視作為必勝信念的強烈表達。其後,每逢到了民族生存的危亡之際,此典便頻頻被提出以鼓舞人心、激勵鬥誌,並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

其實,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議地與曆史演進的過程吻合。它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首先,亡秦大業雖成於天下民眾,但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確實當首推三個楚人——陳勝、項羽、劉邦。其次,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展開,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以下即根據曆史記載,考察這句名言的應驗情況。

一、

有關推翻秦王朝統治的那場全國大起義,其史料主要記載於《史記》,尤其以《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秦楚之際月表》、《陳涉世家》、《張耳陳餘列傳》、《田儋列傳》等為最詳盡。作為反秦的首倡者,陳勝的曆史功績在當時及後世均已被充分肯定。但其戰鬥精神及其堅定不移的反秦信念則未相應得到明確標識。

眾所周知,陳勝和他的九百同伴謫戍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遇雨失期,按秦法皆當斬,陳勝便會同吳廣發動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就在這個事實的表象之下,掩藏著一個久被忽略的亡秦之誌。以陳勝等人的處境,反秦並非唯一選擇。類似情況下更通常的選擇應該是逃亡。劉邦就是這樣做的。心懷不滿分子黥布、彭越也是這樣做的。甚至在陳勝等人起義前夕,吳廣也有意揚言逃亡以刺激隨行的朝廷軍吏、發動自己的同伴。這些都表明了“逃亡”是當時的最為可取之策,但誌在亡秦的陳勝從未做此想。在起義的醞釀階段,陳勝就專注於“死國”之大計;起事之後,他更以“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戰鬥宣言激勵部眾向統治者直接開戰。這種戰鬥精神在陳勝部隊的奮鬥經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日後,陳勝的核心部隊始終以一種前仆後繼、必以滅秦而後快的氣勢不斷對秦王朝施以打擊。陳勝事跡,司馬遷論之甚詳,在此僅就其所部的滅秦決心、奮鬥軌跡稍事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