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鎮魂調

一六·月昧

字體:16+-

日落時分,菡玉一人一騎獨自馳近太原城。

六月裏太原已很是炎熱,但駐守城牆的士兵仍是衣不卸甲,兵不離身,日夜輪崗巡值。算起來太原已半年多無有戰事,自史思明歸降朝廷後,河北河東一帶終於有了幾日太平,李光弼卻依然警戒防守,並無絲毫懈怠。

菡玉離開衡山先回長安,才知自己離開的這一個多月裏發生了許多事,時局大變。廣平王攻破東京後,安慶緒元氣大傷,率殘部逃至相州,手下隻有幾千人,十分狼狽。後會集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兵力,又在當地招兵買馬,才勉強湊到六萬人。而此時史思明踞有河北十三郡、八萬精兵,可說是叛軍最強的一直隊伍。

論輩分,安慶緒還要叫史思明一聲伯伯,那些隨安祿山打天下的老將們或許會服安祿山,但服安慶緒的不多,何況他還是靠謀害自己父親上位;論武功,史思明是安祿山旗下最得力的一名大將,而安慶緒昏聵無能,幾乎沒有獨立打過勝仗;論兵力,安慶緒的六萬烏合之眾怎能與史思明八萬精兵匹敵;論地麵財富,安慶緒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到相州,而史思明為範陽節度使,下轄十三郡,先前叛軍擄掠所得財物又大多運回範陽老巢,史思明可謂兵強馬壯、物資雄厚。

無論哪一點,史思明都勝過安慶緒,豈甘居於人下。安慶緒從洛陽渡河北走時,其大將北平王李歸仁率一部分同羅、六州胡兵共計數萬人退向範陽。史思明對其嚴加防備,不許入城,派人前去招降。同羅兵不肯歸降,史思明便舉兵襲擊,大敗同羅,收繳其物資,餘眾遣散放歸同羅本部。這數萬人的兵力就被史思明兼並瓦解,又斷了安慶緒一隻臂膀。

史思明當然知道安慶緒不成氣候,已至窮途末路,追隨他斷無前景可言,必須自己另謀出路。這時其麾下判官耿仁智建議勸說道:史思明追隨安祿山叛亂,是迫於安祿山凶威,如今安祿山已死,唐室中興,皇帝勇智,有少康、周宣之略,不如向朝廷投誠,皇帝定能開懷見納,這才是轉禍為福的上策。跟隨安慶緒是為人臣,投誠也是為人臣,做天子的臣下總比當亂臣賊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