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鎮魂調

三〇·玉引

字體:16+-

天寶十五載的新年,在一片風雨飄搖中到來。戰亂延續,前景不明,人心惶惶,京師長安也失了往年的歡慶氣象。大年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登基,自封大燕皇帝,正式與李唐皇室對立,爭奪天下。

朔方軍尚未趕及,河東河北唯少數郡縣不願投靠叛軍,據守孤城。常山太守顏杲卿曾於叛軍後方舉兵力拒,使安祿山放棄進逼潼關,派史思明、蔡希德分兵一萬進攻常山。顏杲卿舉兵方八日,守備未完,史思明已帶大軍兵臨城下。太原尹王承業爭顏杲卿之功,據為己有上報朝廷,此時不肯發兵相救,坐看常山陷落。常山彈盡糧絕,不久即被攻陷,士卒民眾被屠戮者上萬人。顏杲卿一門皆押赴洛陽,死於刀鋸。史思明攻克常山,以此為據,橫掃周邊州郡,大肆殺戮,鄴郡、廣平等十餘郡縣又落入賊手。唯饒陽太守不肯歸降,史思明即率兵包圍饒陽,河間、景城派兵救援,都被史思明擊退。饒陽若下,則河北再無牽製叛軍之力,岌岌可危。

朝廷自顧不暇,唯有分朔方兵救之。皇帝因命郭子儀罷圍雲中郡,回軍朔方,準備助朝廷對抗安祿山主力,收複洛陽。另外派一名將領東出井陘,平定河北。郭子儀薦舉部將李光弼,朝廷加為河東節度使,分朔方兵一萬前往河北。

安祿山見河北暫平,趁著自己登基稱帝,一鼓作氣,派次子安慶緒率兵寇潼關。潼關自高仙芝封常清被斬之後由將軍李承光暫領,李承光資曆淺無威信,難以服眾。楊昭便提議請哥舒翰出山,藉其威名對抗安祿山。哥舒翰以疾固辭,皇帝不許,拜為兵馬副元帥,將兵八萬前往潼關,年後又加封左仆射、同平章事,當初想給安祿山的名位全給了他。

哥舒翰風疾未愈不能治事,將軍政大事委托給行軍司馬田良丘。田良丘優柔不敢決斷,又分部將王思禮統領騎兵,李承光統領步兵。王思禮和李承光一個是哥舒翰部下,一個是高仙芝舊部,二人爭長互不相讓,軍令難以統一。再加上哥舒翰治軍嚴厲,不體恤士卒,新征來的市井子弟不堪重負,懈惰無鬥誌。潼關駐軍雖號稱二十萬,內部卻是問題重重,難以與安祿山的大軍匹敵。好在這回是安慶緒領軍寇擊潼關,被哥舒翰險險擊退。若是安祿山親自來襲,後果就未為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