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時候,淺靈改騎馬,讓棲月乘馬車在後麵慢行。
淺靈腦子裏一遍一遍回想著衛晏洵的話,一遍一遍回想著他說話的神情,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陸方緊隨在她身邊,知道她騎在馬上還在分心,便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著周圍的一切。
如此趕了一個時辰,終於人困馬乏,陸方再三征求,淺靈方才停下了,坐在樹蔭下停歇。
棲月拿了幹糧過來,勸淺靈吃一點。
“人是鐵飯是鋼,世事紛擾,姑娘還要拿出精力來,怎麽能不吃不睡呢?”
淺靈沒有胃口,但還是聽勸地掰下一角餅子,味同嚼蠟地吃起來,眼睛盯著某一處出神。
“阿彌陀佛,施主,行路饑瘦,能容老衲化個齋飯否?”
淺靈回神,見一丈之遙立著一個老僧人。
僧人須眉花白,人卻被曬得黝黑,身上披著一身破舊的百衲服,頭頂一頂鬥笠,後背一副行囊,右手握著一支木杖,左手握著一隻褐色的缽。
淺靈聽說行腳僧便是如此,路途再遙遠艱辛,他們也要堅持用腳丈量自己走過的土地,以達到修行的目的。
她站起來,讓棲月拿來一個裝著幹糧的包袱,並一隻盛了水的皮囊。
僧人搖搖頭,隻要了一個餅,又打了一碗缽的水,便夠了。
淺靈也不勸,讓棲月把剩餘的拿走了。
僧人仰頭飲水,把缽裏的水一氣飲盡,哈了一聲,忽然低吟道:
“春秋無盡,人複少年,前世知錯來世悔,今生困惑前生追……”
淺靈納悶:“師父說什麽?”
僧人搖搖頭,蒼老的眉目暗藏一絲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矛盾。
“嶽姑娘,不認得老衲了?”
淺靈愣了一下,再一細看,一些記憶湧上心頭,眼前這位,竟是曾經與她有過一麵之緣的鳳棲山古刹住持明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