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後來的官方資料記載。
僅是在成立捐助點之後的兩個小時,租界的人們就捐出了法幣三十萬、銀洋二十萬、銅元五萬三千餘、以及衣物三萬件,另有麵餅千餘張。
法幣和銀洋主要都是位於租界內的中國財閥主動認捐,也有一部分像艾德華記者一樣同情中國的西方使館官員和家屬以及一些在華經商多年的商人。
他們雖不是中國人,但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數年,和當地的許多中國人成了朋友。
數月來,他們不知見到了多少中國難民餓斃街頭的慘狀,對於戰爭造成平民的苦難極為深惡痛絕。
但屬於零錢的銅元和衣物卻大都來自於居住於租界的平民,那也是他們能拿出來的為數不多的財物。
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募捐了,湧入租界的數十萬難民沒有任何生活資料,也找不到工作,光靠幾個慈善組織發放粥水救濟隻是杯水車薪。
千餘張麵餅是這輪捐贈物資中價值最低的,卻令前往采訪的澹台明月淚流滿麵。
她在晚霞漫天的街頭,在她隨身攜帶的戰地日記裏這樣寫道:
“在這個白天,我經曆了太多的感動。
我感動於倉庫守軍頑強的戰鬥,他們沐浴著倭寇炮火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他們創造了輝煌的勝利,他們是這個時代,最英勇的那批人。
他們的名字,或許不會每一個都被我們熟知,但我知道,他們注定會成為光,成為我中華一族在黑暗中依舊能夠照亮我們前行的光。
我還感動於蘇州河南岸的民眾,他們冒著可能被戰火卷入的風險,站在地獄的邊緣,為勝利歡呼雀躍,他們一樣在戰鬥。
我也感動於那兩名為我軍戰士踏鼓而歌的女士,正是她們迎著日寇隨時可能射過來子彈的無所畏懼,驅散了人們的惶恐不安。
戰火如荼,鼓聲似雷,舞若花,歌聲直衝霄漢,實乃是明月平生所見之最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