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道:“龐教授,既然如此,那請你闡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龐學林道:“其實這個辦法其實說出來並不難,我們之所以很難探測到直徑五百米以下的小行星,主要原因不外乎這些小行星視星等較低(視星等數值越大,亮度越暗,對人類而言,太陽的視星等最高,為-26.7,滿月次之,為-12.6),對太陽光反射能力較弱,另外對雷達波的反射也不強。但我們可以嚐試增強這些小行星的信號反饋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在地球航道附近的一千萬公裏的宇宙空間內,製造大規模的人工星際塵埃雲,這些星際塵埃雲具備較強的電磁波反射特性,小行星穿越星際塵埃雲時,便會反饋較強的電磁波信號,直徑十米的小行星,其信號值甚至可以增加百倍以上。”
“這樣的話,隻要有小行星穿越星際塵埃雲,就可以在宇宙空間內留下一串清晰的痕跡,這就好比人走在雪地上時,會留下一串清晰的腳印,所以我稱這項計劃為雪地工程!”
龐學林話音落下,整個會議室安靜了一小會兒,很快便陷入了喧鬧之中。
誰也沒想到,龐學林竟然提出了這樣一個絕妙的方案。
先不說這個方案到底具不具備現實可行性的問題,單單這個想法,就非常具有討論價值。
一時間,所有人均議論紛紛,就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問題展開激烈爭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劉欣和西多夫對視了一眼,眼中閃過驚訝之色。
劉欣不得不拍了拍桌子,說道:“大家安靜一下,龐教授,關於這個方案我有幾個問題想要問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說的用於製造人工星際塵埃雲的材料,我們有這樣的材料嗎?第二,地球穿越小行星帶的航程接近兩億公裏,最危險的航段大概有五千萬公裏,如果按照你說的雪地工程計劃最低要求,我們在最危險的五千萬公裏航道內,以其為半徑布置出一個直徑一千萬公裏的星際塵埃雲,所需要的材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材料儲備是否足夠?第三,如何將這些材料散布在如此廣泛的宇宙空間內,需要部署多少艘宇宙飛船,這些問題你考慮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