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鄉風雲變

第13章 秋田油米香烹味,原來收獲自在豐

字體:16+-

有了秋田,鄉親們自然在田野奔走。

看吧!二壯和巧珍在玉米地裏打杈,一株株玉米,象一個個穿著綠色連衣裙的少女,婷婷玉立,他們深嵌肥沃的土地,站的高,排列又如此的整齊,象待檢閱的列兵,頭頂紅纓將金盔的裝飾,又矛頭上的纓穗,如此裝扮,田地一派生機,吸引著勤勞的農人,灑下汗珠,滋生一種莫名的期望。

今年是生產模式改變的頭一年,大家摸索著前進。

杈兒有的人說打了好,又有人說不打也好,這需要大家認真實踐呀!

但是,二壯和袁世民認為杈打了好,這樣它和主稈不爭養份,於是在他們的帶領下,大家爭先恐後地開始打杈。

杈兒收集起來,放在田埂上,袁世民又抱在一起,收成堆,透晾兩三天,他便用架子車一車又一車,拉回家用來喂羊。

這杈好像是青飼料,羊兒們爭先恐後地吃著,袁世民暗自欣喜,一茬"打玉米杈"後,羊兒肯定又長一層膘。

油葵地裏伏藏了一層厚厚地雜草,鄉親們用那光亮照

人的鋤頭來除草,由於土質強,大夥雙手抱鋤頭,砍的砍,剁的剁,雜草是強悍的敵人,大家以極不友好的態度展示"刀光劍影",掃清了地裏的"草冦",從而興高采烈地迎接"向日葵",而葵花是英俊的少年,吸大地營養而生長,受農人汗滴而飽滿。

秋"一水"上來了,人家迎接秋天的希望,拿著鐵鍬,拿著"刮板",順水渠而望,一股股清泉似的秋水,穿著綠茵茵的外衣,引"龍″入田,雖然非之大作,卻是農人之期望,二壯站在水渠邊,捧一捧"清水",也知源由之辛苦,捧一捧"清水″,也思源頭之恩惠,這引水工是"惠民"之大工程,利民之壯舉。

有了"秋田″,大夥再不用打一些超強度"工作",想起過去,十幾個小時汗不幹,一天下本身子蹲下來都困難,不遠百裏去那"黑煤洞"裏去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