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四年(197年)三月中旬,趙雲率領的華朝第一路軍抵達南郡與南陽郡交界處的襄陽城下。
襄陽,荊州治所,坐落於南陽盆地南部與江漢平原北部的交界處,地處漢水(漢江)中遊,三麵環水,一麵依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前文敘述有誤,作者剛查詢資料看到,此時荊州治所應該是襄陽,在此更正)
劉表於191年將荊州治所由武陵郡漢壽縣遷至襄陽,不僅是對襄陽地理位置、軍事防禦作用的深刻認識,更是出於鞏固荊州、發展經濟的長遠考慮。
最近些年,襄陽城在劉表的治理下,逐漸繁榮,成為漢末亂世中的一片樂土。百姓安居樂業,經濟與文化得到長足發展。
之前黃巾起義到十八路諸侯討董等等,許多飽受中原戰亂之苦的百姓都遷居至荊州,不少人就落腳在襄陽。
因此,襄陽城對於劉表而言,不僅是軍事上的重鎮,更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對維護荊州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這個太平四年的春天,襄陽城就不再像往常那樣繁榮、熱鬧了,而是充滿了肅殺之氣。
因為來自華朝內閣大臣兼兵部部長趙雲率領的十萬大軍,已經抵達了襄陽城下,在北城護城河外安營紮寨,即將對襄陽發起進攻。
且不談華朝的其他三路大軍,光是趙雲率領的這十萬紀律嚴明、軍容鼎盛的華軍,就讓襄陽城內的劉表和眾多文臣武將感到了相當大的壓力。
襄陽城,州牧府內,劉表與蒯良、蒯越、蔡瑁、文聘、韓嵩、劉先等文臣武將愁眉苦臉地商討著對策。
華朝的大軍壓境,讓人倍感煎熬。
劉表,這位曾經匹馬入荊州、穩定荊州局勢的皇室宗親,麵對華朝的大軍壓境,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他深知,自己雖坐擁荊襄九郡,但多年來的守成之策已讓軍隊戰鬥力有所下滑,加之本地世家大族之間的利益糾葛,使得他在應對外敵時顯得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