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三年六月末,夏日的酷熱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爭之烈。
華朝已將大半江山收入囊中,有點兒實力和名氣的地方軍閥現在隻剩交州士燮、荊州劉表、冀州袁紹、遼東公孫度四人了。
士燮與公孫度早已表明了態度,作壁上觀,不會參與中原紛爭。而且,在攻滅袁術、劉備之後,士燮、公孫度就已經派遣使者到洛陽,表達了歸附之意。
顯然,隻要華朝拿下袁紹、劉表,士燮、公孫度是不會負隅頑抗,阻擋華朝平定天下的。當然,他們也沒那實力。
而劉表,受限於荊州地方派的掣肘,並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哪怕有十萬大軍也無法做到如臂使指。搞不好,都不用打大仗,隨便展示一下武力,荊州地方實力派就能將劉表賣給華朝了。
也就是說,擺在華朝麵前的真正阻礙,其實已經隻剩下袁紹一個了。
袁氏四世三公,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袁紹貴為盟主,可以說風光無限。那時候,大家完全沒想到這天下會被太行山山區裏的一股黃巾軍首領奪取。
即使漢室傾覆,大家也以為新朝會在董卓、袁紹、曹操等實力派諸侯中誕生,大家最看好的就是袁紹。
沒想到,短短幾年時間下來,華朝如摧枯拉朽般統一了大半個天下。如今,袁紹也被趙雲、黃忠率領著十萬精銳大軍兵臨冀州城下,完全看不到反敗為勝的希望。
別說以華軍一直以來的戰鬥力袁紹打得贏打不贏,就算打贏了又怎麽樣?華朝有大半個天下的地盤,可以源源不斷地繼續調兵前來攻打,經濟內政也比袁紹搞得好,戰爭千裏比袁紹好得多。
因此,盡管冀州城牆高聳,巍峨壯觀,仿佛是袁紹權力的象征。然而,城內的軍隊卻士氣低落,軍心渙散。
袁紹站在城頭,望著城外那如黑雲壓境般的華朝大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