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卅六年(229年)二月初一,這一日注定被載入華朝史冊,成為一個熠熠生輝的裏程碑。
在這一天,華朝皇帝張循將華朝的內政事務全權委托給了內閣首輔諸葛亮,然後在首都洛陽那座氣勢恢宏的皇宮廣場前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誓師大會。
張循身披龍袍,金色的龍紋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映襯出他威嚴而莊重的身影。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穿透層層迷霧,直視那遙遠的未來。
在出征之前,朝中的眾多大臣紛紛上書勸諫,希望皇帝能夠審慎行事,避免引發內亂。他們擔心皇帝親征遠行會動搖國本,使得國內政局陷入動**。然而,這些懇切的勸諫並未能動搖張循的決心。他深知,此次出征是為了實現他穿越到這個世界後的終極夢想,不容有變。
麵對大臣們的擔憂和疑慮,張循皇帝以堅定的口吻說道:“朕意已決,此次出征勢在必行。朕將親率大軍,掃平天下,實現一統全球之偉業。願諸位卿家鼎力相助,共創華朝美好未來。”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無比的自信和決心,讓在場的大臣們無不為之動容。他們明白,此刻的皇帝已經勸不動了,隻能聽從他的命令。
張循能夠如此自信滿滿地禦駕親征,原因無外乎他最大的倚仗:係統外掛。
這個外掛賦予了他能夠推演未來一年的情況,覆蓋範圍高達5000公裏,並且每天可以推演多達80次。這意味著,隻要他親自掛帥出征,坐著軍艦在各個大陸繞一圈,便能夠將所有潛在的戰略情況、敵軍的動態以及戰場的變數一一推演到位,從而確保華朝軍隊在每一場戰鬥中都能取得勝利,穩步向著最終一統全球的目標邁進。
他之所以選擇親自出征,不僅僅是為了實現那個宏偉的統一夢想,更是出於對國家和士兵的深沉責任。他深知,通過自己的推演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華軍在戰場上的損失,確保每一次衝鋒都能取得應有的戰果。這不僅僅是對勝利的追求,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戰士們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