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6章 常山趙子龍來投

字體:16+-

拿下雁門關後,張循並沒有繼續往北打。一方麵,北麵是盆地(大同盆地),即使拿下來也無險可守,所需兵力甚多,難以防守。

另一方麵,他地盤一下擴張到五個縣,也需要鞏固戰果。可不能像大伯張角最初領導的黃巾起義那樣,急速擴張,看似聲勢浩大,席卷天下,結果不堪一擊。

他得先夯實基礎,打下來的地盤就要徹底控製住,老百姓要徹底站在他這一邊,這樣無論兵源還是後勤,都有保障,首先就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源源不斷地壯大實力,最終爭霸天下。

接下來,黃巾軍繼續公審惡霸地主、給老百姓分地,收攏民心,擴軍整訓提升實力,並選拔任用新的縣衙官員。

占領五個縣並攻占雁門關之後,黃巾軍顯然已經成為了並州中北部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幾縣內的一些寒門士子似乎看到了某種可能性,開始有人主動前來投靠,想要為民做事,而不用張循去尋找邀請了。

其中自然是有私心的,甚至大部分都是私心,隻是想升官發財而已。但張循不在乎,他有外掛,不怕人有私心,隻要你不是想行刺他,能按他的要求做事就行。

地盤更大了後,需要處理的事情也更多了,有時候張循自己都會搞忘。因此,也不得不挑了幾個人留在身邊當秘書,協助他處理日常政務。

雖然邊疆地廣人稀,但五個縣的總人口也達到了七八萬人,張循因此將軍隊擴充到了4000多人,將楚義、趙風升到了少將,各領一軍進行訓練。

4000多人的正規軍,在這個漢末亂世已經算是真正的一方諸侯了。要知道,十八路諸侯討董,許多諸侯的兵力也不過三五千人而已。

而且,張循手下的黃巾軍,訓練方式與這個時代的其他軍隊不一樣,糧餉、裝備、思想水平也大不相同,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