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站在門診室門口,手指輕輕撫過門把手上的銅製紋路,那冰涼的觸感讓他微微一顫。
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推開了門。
今天門診異常忙碌,他不得不獨自一人過來麵診。
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門診,心中不免忐忑。
房間裏的氣味有些陌生,消毒水的味道中混雜著一絲幹燥的土腥氣,仿佛這裏的空氣都帶著異域的色彩。
這味道讓李明想起了家鄉的醫院,那裏的空氣總是濕潤而溫和,而這裏,卻仿佛連空氣都帶著一種粗獷和野性。
病人是個麵容黝黑的中年男子,眉頭緊鎖,顯然正承受著某種痛苦。
那雙深陷的眼睛裏,閃爍著對未知的恐懼和對醫生的期待。
李明剛要開口詢問症狀,卻猛然想起自己的維語還停留在“你好”、“謝謝”的階段。
這個認知如同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他剛剛燃起的一點自信。
“您好,請問哪裏不舒服?”李明用普通話試探性地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病人茫然地看著他,眼中充滿疑惑。
那目光仿佛一把無形的刀,深深地刺痛了李明的自尊心。
李明意識到溝通可能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障礙,心中不禁一陣慌亂。
他努力回憶著這幾天學到的為數不多的維語詞匯,結結巴巴地說道:“你……痛?哪裏?”
他的聲音像是一個初學者在彈奏陌生的樂器,生澀而不協調。
病人似乎聽懂了,指了指自己的腹部。
李明鬆了口氣,至少有了一個開始。
他伸出手,做出觸診的手勢,病人會意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檢查過程充滿了艱難和尷尬。
李明不得不通過各種誇張的表情和手勢來詢問病情,而病人的回答也往往需要反複確認才能理解。
這種交流方式不僅效率低下,還讓李明擔心可能會遺漏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