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和阿依古麗正在村衛生室裏為前來複診的慢病患者們診治、開藥、叮囑。
“馬大爺,您的血壓控製得不錯,要繼續按時服藥、定期複查啊。”李明一邊在老人的隨訪表上記錄,一邊叮囑道。
“謝謝李大夫,要不是你們‘關愛風燭’項目,俺哪能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更不會堅持吃藥、複查了。現在感覺身體棒棒的!”馬大爺樂嗬嗬地說。
阿依古麗正在為一位糖尿病患者測血糖。“李嬸,最近血糖控製得很穩定,看來您把飲食運動方麵的建議都落實到位了。”
李嬸笑眯眯地說:“這都是阿依古麗大夫您教得好啊。以前俺哪懂什麽飲食控製、運動治療,就知道吃藥。現在可好了,學會了生活中的‘小竅門’,既省錢,身體也利索了。”
望著村民們感激的笑臉,李明和阿依古麗的一身疲憊頓時一掃而空。但同時,他們也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農村慢性病防治之路任重道遠。
體檢揭示的現實觸目驚心:葉城縣4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但這些“沉默的殺手”在農村卻常常被忽視。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時診斷和規範治療,小病拖成大病,並發症不斷產生,最終陷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惡性循環。
作為醫者,李明和阿依古麗深知,農村慢病防治的關鍵,在於建立“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的長效機製。但目前,農村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基層首診能力不足,上轉渠道不暢,導致慢病管理“看得見、叫不應”的尷尬局麵。
“阿依古麗,農村慢病防治的路還很長,光靠咱們‘關愛風燭’的體檢排查還遠遠不夠,必須從體製機製層麵探索突破口啊。”一天夜裏,李明對阿依古麗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阿依古麗若有所思:“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很多患者小病在村衛生室看,大病在縣醫院看,但兩者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導致診療流程碎片化。不如我們嚐試搭建一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慢病管理網絡,推行分級診療模式,讓患者能夠獲得連續、協同的診療服務。”